- · 《史学理论研究》期刊栏[01/26]
- · 《史学理论研究》投稿方[01/26]
- ·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是多[01/26]
父亲宁可的“教书匠”情怀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【大家】? 作者:宁欣(宁可先生长女,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,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) 学人小传 宁可(1928—2014),湖南浏阳人。
【大家】?
作者:宁欣(宁可先生长女,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,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)
学人小传
宁可(1928—2014),湖南浏阳人。历史学家。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、隋唐五代史、敦煌学、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,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。1955年到北京师范学院(今首都师范大学)工作,参与创建历史系。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。著有《宁可史学论集》《史学理论研讨讲义》《敦煌社邑文书辑校》(合作)、《敦煌的历史与文化》(合作),主编和参加主编《中国经济发展史》《隋唐五代经济史》《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》《中华文化通志》《敦煌学大辞典》《英藏敦煌文献(汉文非佛经部分)》等。
父亲宁可的头衔很多,但他常常自称是“教书匠”和“历史工作者”,这应该是他对自己的定位。这个定位,源自他对教书工作的由衷热爱。一个好的“教书匠”,要有良好的口才、开阔的视野、严密的逻辑,三者缺一不可。同时,作为“历史工作者”,他尤其注重以研究引领教学。
从小板凳到大学讲台
父亲不喜高谈阔论,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群中,往往一脸的严肃和沉稳,似乎难于接近。虽然他自认为口才不好,甚至一紧张还会结巴,但从小就有讲演的经历,且讲演题目都与世界和中国发生的大事有关。
1932年到1933年,父亲四五岁时,随我爷爷赴南洋,居住在巴生(英文译名为瑞天咸),这是马来西亚第一大港口。奶奶曾任当地中华女校校长,每当学校开庆祝会,必定由“小鼎”(父亲小名,可见奶奶对他的期望值甚高)当场表演,很出风头。父亲还记得某一次站在小凳子上用广东话讲狼来了的故事:“有一个小孩子,出去牧羊……”他们曾临时住在一个旅店,父亲自认为最神气的表现是跑到别的旅客房里,站到一个小肥皂箱子上,演讲国人顽强抗战的故事,讲得眉飞色舞。那些客人当然都是华侨,纷纷拿出糖果来给父亲吃,受到鼓励的父亲,始终记得讲演后被“追捧”的感人场面。(参见宁可《流年碎忆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)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大批机构、民众向西南迁移。1939年,已经回国的父亲一家人,一路南下,在贵阳落脚。父亲和叔叔先上正谊小学,后转到箭道街内一边的尚节堂小学。1939年的夏天,贵阳市各小学举行演讲比赛。学校推选父亲去参赛,他自拟的讲演题目是“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”。父亲记得,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,他特地穿了一件新府绸白衬衣,在上演讲台时,因为过度紧张兴奋,忘了题目,几分钟后才回过神来,结结巴巴地开始演讲,渐入佳境,慷慨陈词,昂扬激奋。大概是开场时表现欠佳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,父亲遗憾落选。那时,母亲刘淮一家也避难到贵阳,恰好也被推选参加了这次讲演比赛,因口齿清楚,嗓音圆润,从容驾驭着抑扬顿挫,获得第二名。在这次讲演会上,母亲与父亲第一次邂逅,但他们互相并不认识,亦无交集,正可谓“擦肩而过”。
据当时同在贵阳上小学也参加了演讲比赛的曹健叔叔回忆,虽然互相不认识,但他对母亲声情并茂、文采尤佳的讲演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,津津乐道。他对父亲开讲前几分钟停滞的窘迫,似乎并未留意,印象深刻的是台上这个五六年级的小男孩,讲的是空军在军事上的意义,那篇讲演稿是所有参赛者中“最突出、最精彩,也是最富于个性特色的一篇”。据他的回忆,一开头,父亲就讲,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立体作战的时代,也就是陆、海、空三支作战力量相互交融,构成更强大的军事威力,并且形成新的作战形式的时代。对制空权在现代立体战争中的作用、空军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,父亲侃侃而谈,逻辑思维严谨,数据充实,论说有据。(曹健《和宁可兄的第一次见面》,载《永远的怀念:宁可先生追思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)父亲选择这个演讲题目,应该与多次目睹和躲避日军空袭的经历有关。1937年,他在南京、长沙都躲避过日军的空袭。南下贵阳后,又经常参与防空演习。1939年2月4日,日军对贵阳的第一次大轰炸,市中心的大十字街是重灾区,父亲经常驻足读书的商务印书馆、中华书局、世界书局分店悉数被毁。父亲在《流年碎忆》一书中,描述了他当时目睹轰炸后的惨景,原话是“精华顿失”,可见幼小的他是何等痛心疾首。父母亲后来与曹健叔叔重逢时,得知都曾避难贵州,而且都曾参加小学生演讲比赛,真可谓“天涯何处不相逢”,他们自此成为不离不弃的好朋友。
文章来源:《史学理论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llyj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422/601.html
上一篇:用区域史拓展整体史研究
下一篇:历史学为何需要“哲学的观看”?